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歡迎訂閱《信陽手機報》移動用戶發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開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費
原標題: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精神,研究部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萬企興萬村”行動、縣鄉兩級人大換屆等工作
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瑜珊 /文 唐 豐 /圖
11月27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上發表的重要文章《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精神,傳達學習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傳達學習全國加強換屆風氣監督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等,研究部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萬企興萬村”行動、縣鄉兩級人大換屆等工作。
市委副書記、市長蔡松濤主持會議。孫巍峰、盧錫恩、谷昌豪、崔玉明、李征、曲尚英、曾輝、楊進、秦保建出席會議。謝天學、孫同占列席會議。
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的重要文章《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深刻闡明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的重大意義、方向原則、方式方法、目標任務。全市上下要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要自覺加強理論武裝,始終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往深處學、往實處學。領導干部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一級帶動一級、層層傳導壓力,持續形成學習熱潮。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與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與當前各項工作任務結合起來,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會議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是黨的民族工作實踐的最新總結,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時代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落實落地,不斷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各級黨委要切實擔起民族工作主體責任,各級領導干部要躬身入局,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會議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加強換屆風氣監督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這次換屆正處在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刻,事關全局、事關長遠,意義重大。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切實高度重視,認真落實換屆各項紀律要求,確保換屆工作清明清朗。要對照省換屆風氣督查反饋意見,對全市換屆風氣狀況進行一次全面客觀的評估,對嚴肅換屆紀律的有關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再檢視,對面臨的風險隱患進行再排查,織密扎牢監督網絡。要全面從嚴從實,堅決把嚴的標準、嚴的措施落實到換屆風氣監督全過程,深化紀律教育,堅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預防在先,引導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要扛穩壓實責任,各級黨委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加強工作領導、強化督促指導。各級領導干部要發揮好表率作用,確保換屆工作風清氣正,換屆任務圓滿完成。
會議傳達學習了全省“萬企興萬村”行動啟動大會暨首批河南省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實踐創新示范縣(市、區)授牌工作會議精神。會議強調,要圍繞“興”字做文章,動員更多民營企業參與到鄉村振興事業中來,全面加強村企合作,推動村企共同發展。要把“萬企興萬村”活動與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等結合起來,統籌各方資源,做出信陽特色,努力走在前列。
會議聽取了關于省委黨史學習教育第一巡回指導組巡回指導信陽市黨史學習教育反饋情況的匯報。會議指出,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嚴格按照上級要求,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要聚焦主題主線,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采取專題學習研討、宣傳宣講、教育培訓等有效舉措,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理解精髓要義、把握精神實質,真正入腦入心。要抓好問題整改,對照省委巡回指導組反饋意見,建立問題臺賬,逐項整改落實,嚴防走過場、流于形式,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取得實實在在成效。要辦好為民實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真正把人民群眾關切的實事辦好,不斷鞏固拓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果。
會議原則同意《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會議強調,要系統謀劃,結合新形勢,使用新方式,系統推進“八五”普法工作。要結合重點,圍繞社會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問題,針對不同人群專項推進。要普治并舉,把普法工作融入法治實踐、基層治理和全面依法治市全過程,為加快老區振興、加速綠色崛起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會議原則通過了《中共信陽市人大常委會黨組關于做好全市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換屆選舉工作的意見》。會議還研究了綠色崛起重要工作協作機制重點工作專班安排。

- 上一篇:匯聚民意 振興鄉村
- 下一篇:?銀杏小鎮楊高山景色盎然
報曉風
信陽日報微信
掌上信陽微信
信陽日報新浪微博
信陽日報騰訊微博